石雕精品金剛寶座塔
點擊數(shù):2258 發(fā)布時間:2006-08-07 來源:北京日報
【摘要】....
-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:
-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,如果您是
- 請先 之后再查看,
-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,請聯(lián)系網站客服!
- 現(xiàn)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,客服電話:010-62237591
金剛寶座塔中的佛足跡(圖)
走進位于海淀區(qū)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,一座造型別致、獨具一格的石塔映入眼簾。這就是明代真覺寺佛教寺廟的建筑遺存金剛寶座塔。
在佛塔建筑中,以高臺上建有五塔的特殊形式體現(xiàn)的佛塔,被稱為金剛寶座塔。金剛寶座塔的基本型制是五座塔同筑于一個臺基上,正中央是一座高大的塔,四角各立一塔較中央大塔矮小。這樣一高四低五座塔,形成豐富生動的天際輪廓線,塔與塔之間的呼應相得益彰。金剛寶座塔的出現(xiàn)較其它類型的塔出現(xiàn)晚,它的平面布局與印度佛教的曼荼羅及密宗的壇城如出一轍,與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(lián)。
真覺寺金剛寶座塔是內部用磚、外部用石砌筑而成的,造型古樸優(yōu)美,融入了北方古塔的特征,顯示出濃郁的中原風格。主體建筑分為寶座和五塔兩部分。寶座建在一個長方形臺基之上,南北長18.6米,東西寬15.73米,高7.7米。從最下層的須彌座至寶座頂分為5層,每層挑出短檐,短檐下四周密布佛龕,每龕內刻坐佛一尊。寶座的南北兩面正中各開券門一座,通入塔室,室內設通道、回廊。塔室正中為塔心柱,塔心柱四面均有佛龕、佛像。在塔室東西兩側,各有石階梯44級,盤旋而上便到達寶座頂層的琉璃罩亭。據說這個罩亭是后建的,因為其琉璃磚仿木結構與它身處左右的密檐方錐形石塔的材質不同,但現(xiàn)在已經無從考證。罩亭是平面方形,南北辟券門,雙重檐,下方,上圓。出了罩亭便登上了臺基,立于用青石砌成的方形密檐式五塔之間了。在中央大塔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跡,表示佛足跡遍天下。成語“臨時抱佛腳”一詞正出于此。這也是我國僅存的一處石刻佛足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整座石塔最吸引人的是塔身上的雕刻。這些宗教題材的雕刻,內容源自藏傳佛教教義,其雕刻技法采用了中國傳統(tǒng)雕造手法。其中有五方佛主的坐騎:獅子、大象、馬、孔雀和金翅鳥,還有天王、降龍與伏虎羅漢、菩薩、三牌、八寶、金剛杵、菩提樹等。雕刻形象逼真,技法生動。比如寶座下部雕刻的伏虎羅漢跛陀尊者,右手持禪杖,左手按著虎頭,面帶微笑,表現(xiàn)出降服猛虎后的喜悅心情。還有那些坐騎的姿態(tài),都非常溫順,表現(xiàn)出甘愿為五方佛主效勞的馴服形象。古代雕刻家們的技藝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、超凡入圣的程度,其雕刻藝術手法流利圓潤,在凸出的主題上刻出纖細流暢的線條,雕工細膩,造型優(yōu)美富麗,極具藏傳佛教的審美趣味。塔身除了精美的雕刻外,還遍刻豐富的梵文和藏文頌詞,這在我國同類塔中是非常少見的,其文字數(shù)量之多也十分罕見。這座金剛寶座塔,不但是一座造型優(yōu)美的建筑物,更是一件巨大的石雕藝術品。
金剛寶座塔在造型上屬于印度形式,但在寶座上的短檐、斗拱和寶座頂上的琉璃罩亭等結構上,明顯地表現(xiàn)了中國建筑特有的傳統(tǒng)風格,融合了中外建筑的形式和特點,兼容了藏傳佛教文化的內容和中原文化的表現(xiàn)方式,體現(xiàn)了我國勞動人民靈活運用外來文化的能力和大膽變化的創(chuàng)造精神,成為中國建筑史上的一件完美杰作。
免責聲明:
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,請注明來源“中國石材之窗ww.chinastone.cn”,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